您的位置: 首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新闻 >
行业新闻 返回列表

物联网技术在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中的研究与实现

来源:和光网络 日期:2021-11-01 09:08:40 点击:1261

1 物联网技术相关内容综述

 1.1 概念

 物联网是指在互联网的基础上,利用传感器、红外感应器、GPS等,将物品进行连接,并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的一种网络。日常生活中,物联网的应用十分广泛,例如将传感器、无线通信模块等嵌入到桥梁、公路等物体中,通过网络的连接构成物联网,进而实现对具体物体的跟踪、定位等。

 1.2 基本原理

 物联网的出现使人们从繁重的控制物体的工作中解脱出来,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实现对物体的无人化操控,它是一项技术,更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。它结合数据库技术、互联网技术等,形成一个巨大的物体互联体系,再通过云计算实现对物体的控制。它的工作原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:

 首先,物联网对需要被控制的物体进行标识,设置电子标签,并分析出物体的动态属性。其次,物联网中的传感设备读取物体属性,并将属性信息转换成为适合网络传输的网络语言,即数据格式。最后,物联网的处理中心对获取到的物品属性信息进行处理。

 1.3 关键技术

 1.3.1 射频识别技术

 近年来,随着科技的发展,人们对于物联网的关注度越来越高,射频识别作为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之一,更是受到专业人士的广泛关注,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、物力进行研究。它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,利用射频信号识别目标,形成的电子标签具有防水、耐高温等特点,且数据储存量大,安全性能也高。射频识别无需人为操作,极大的减轻了人的压力,但由于生产费用较高,因此到目前为止仍在进行大量的研究。

 1.3.2 传感网技术

 该技术的简称为WSN,它是利用传感器,通过互联网连接形成的一种技术,利用它能够实现对物体的感知与信息的获取等。传感器的种类丰富,包括温度传感器、湿度传感器、力学传感器等等。

 1.3.3 无线通信网络技术

 它是物联网信息传输的主要渠道,包括远、近距离两种通信技术,其中近距离通信技术有无线宽带接入、无限传感网络等,利用近距离通信技术时,信息与接受器间的距离不能超出有效范围,且方向也不能偏,中间不可有墙壁等障碍物。而远距离通信技术的使用较为广泛,例如移动通信技术、卫星通信技术等,它涵盖的领域广,且可以实现智能化的操作,受到距离、位置等因素的影响较小。

 2 物联网在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中的运用

 2.1 实验资源共享

 近年来,虽然高校的信息管理技术有了显著的提高,但高校间的信息流通量并不多。利用互联网建立起新的校园管理网络,可以极大的丰富校园的共享资源,促进高校间的信息交流与学习。基于物联网的实验室信息化管理,首先要利用传感器对资源进行远程控制,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,形成在线数据分析系统,如此一来,既可以节省实验成本,又能够促进学生间的经验分享;其次,校园管理网络需要载入大量的学生信息,因此常会造成设备卡顿,教职工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购买杀毒软件,但结果并没有想象中的好。物联网具有超大的储存功能,为校园网提供安全可靠的存储中心,使信息档案免受病毒干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