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部分内容,我主要介绍的趋势是:很多物联网的应用已经非常普及,但是大家好像没有将这个应用与物联网关联起来。
而引发这个趋势的根源是:在技术不成熟的时候,技术是瓶颈,所以更容易看到的是技术名称(物联网);而当技术完善之后,已经感受不到瓶颈,于是技术名称就不重要了,这时候,这个领域就以应用命名。
曾经受物联网技术限制,现在已经普及的包括冷链物流、共享单车等很多应用,人们已经自然而然的用了物联网技术。当大家感受不到技术的瓶颈的时候,说明这个领域已经成熟,而以应用命名。
根据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,行业热与应用普及并不同步。
物联网已经经历了三次概念炒作,每一次都是由不成熟的技术促发的。
2009年的IBM的智慧地球,实际上是云计算技术促发(2009年的云计算还处于非常早期),感知中国的促发因素是无线传感网(那个时期也不成熟)。
2014年谷歌收购NEST促发了智能硬件热,但智能硬件的生态非常不成熟,NEST也没有如以前发展顺利,小米生态链的影响非常大,但至今几年过去,智能硬件生态也还有待完善。
2016年兴起的工业互联网平台,NB-IOT,边缘计算等概念非常热,但这些技术在当时都处于技术不完善阶段。
其实很多物联网技术已经成熟,并有了广泛的应用,但大家可能感受不到这个技术,但应用非常广。
RFID技术已经非常广泛的应用与流通、制造领域。ETC的通道越来越多,而ETC是RFID技术,公交卡的NFC也是RFID技术,RFID技术已经普遍应用于我们的生活。
定位与导航也已经非常普及了,而且作为基础技术服务,我们的物流、外卖、共享单车等应用,都需要定位与导航作为基础。
图像识别的应用也非常广,在支付、银行确认身份、出行(高铁、飞机的安全检查)都有了非常广泛的应用。
这个主题,是根据行业平台与技术平台迭代的趋势总结出来的。
我将物联网平台分为垂直平台和水平平台。水平平台的核心能力是技术能力,也称为技术平台;垂直平台的核心能力是行业能力,也称为行业平台。
物联网生态图,就是上文提到的讲了6年的图,其中物联网平台服务部分就是技术平台,物联网(行业/商业)服务就是行业平台。
技术平台为行业平台技术赋能;而行业平台对技术平台发展有促进作用。
在平台发展早期,技术平台只有技术能力,不知道技术需求是什么,需要行业平台提出需求。
而技术平台推广也需要成功案例,所以通常都需要建立行业试点之后,才能为更多行业平台服务。
所以物联网转型早的行业平台先完善,之后才是技术平台的完善,再之后是技术平台为更多的行业平台应用。
这个主题是观察到早期很多物联网应用被集成到手机上:比如可穿戴设备的很多功能用手机可以替代了;车载导航不如手机导航应用普及;甚至卡片相机基本上消失了。
做了以下推断:物联网应用会先集成(汇聚到手机上),再分立(分离成单独的应用)。这个趋势是分而合之,合而分之。
主要原因是分立的开发环境不完善,开发者门槛高,应用不丰富。而只有移动开发生态完善(手机应用开发生态完善),所以应用先是在手机端普及。
随着智能硬件生态,车载开发生态完善后,物联网的应用还会开始分化(准专业化,专业的生态做专业的功能)。
所以应用的普及还是需要开发生态来支持。